15、
紅頭和不少其他的頭頸部赤紅色的鴨子很像,如:赤頸鴨頭也是赤紅色,但身體和背部
是深顏色的,屁股兩側有黃白色的月牙形斑塊;而紅頭的背部是淺色的,為灰白色,沒
有那個黃白色的月牙形斑塊。如:赤嘴潛鴨,連嘴也是紅色的,而背上是棕褐色;而紅
頭的嘴是灰色的。
紅頭潛鴨的頭為栗紅色,胸部為黑色,而上背為灰白色,像羅紋鴨似的有黑色細紋,同
樣很漂亮。它的嘴為灰白色,最前端有黑色環斑。潛鴨屬的好像在水面上的時候總是顯
得要沉下去一點,也就是看起來好像身體的吃水線要深一點——也許這就是“潛鴨”名
稱的來歷吧。
在北大港看潛鴨總是和很多的其他鴨子種類在一塊混群,不容易分出來。但是只要你看
到腦袋瓜子是紅色的,而背部是白色的(遠距離,陽光下像是白色),那必定是它們無
疑了。
紅頭潛鴨 Common Pochard
雁形目 > 鴨科 > 潛鴨屬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ythya ferina
描述:中等體型(46厘米)、外觀漂亮的鴨類。栗紅色的頭部與亮灰色的嘴和黑色的胸部
及上背成對比。腰黑色但背及兩脅顯灰色。近看為白色帶黑色蠕蟲狀細紋。飛行時翼上
的灰色條帶與其余較深色部位對比不明顯。雌鳥背灰色,頭、胸及尾近褐色,眼周皮黃
色。
分布狀況:繁殖于中國西北,冬季遷至華東及華南。
習性:棲于有茂密水生植被的池塘及湖泊。
16&17、
我經常邪惡的把這兩種鴨子當成是互補色的兩種鴨子。難道不是么?!
看鵲鴨的深色(綠色)臉上有一個白色的圓形斑;而同時,白秋沙鴨恰好是在同樣的位置,在淺色(白色)當中鑲嵌著一塊黑色的圓形色斑。
當然它們相似的地方還有,就是腦袋特別的高聳。白秋沙鴨是因為枕部有冠羽,向后披著,像是美國的披頭士;而鵲鴨是因為腦袋頂上本來就比較高。
兩者的體色,背部上面都比較淺色,白秋沙鴨是很好看的純白中帶著一些黑色斑——所以總體來說,它是一黑白分明的紳士;而鵲鴨的背部是灰白中帶著羅紋的,還記得么,羅紋鴨、赤頸鴨和紅頭潛鴨也有這樣的背。
上次在北大港的河叉里看到了鵲鴨和白秋沙鴨的混群。遠遠看去,其實它們都顯得非常的嬌小。看到白秋沙鴨的確是一個驚喜;秋沙鴨類的總是能給人很多遐想:騎士、風行者、以及俠士之類……
鵲鴨 Common Goldeneye
雁形目 > 鴨科 > 鵲鴨屬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Bucephala clangula
描述:體型中等(48厘米)的深色潛鴨。頭大而高聳,眼金色。繁殖期雄鳥胸腹白色,次
級飛羽極白。嘴基部具大的白色圓形點斑;頭余部黑色閃綠光。雌鳥煙灰色,具近白色
扇貝形紋;頭褐色,無白色點或紫色光澤;通常具狹窄白色前頸環。
叫聲:相當安靜。飛行時振翼發出嘯音。炫耀時雄鳥發出一系列怪嘯音及粗喘息聲,雌
鳥作粗啞graa聲;被趕時也發出此音。
習性:喜在湖泊、沿海水域結群形成大片;與其他種類偶有混群。潛水取食。游泳時尾
上翹。有時棲于陸上。
http://nkbbs.org/up2/f/naturalhistory/0313/11972117205.jpg
白秋沙鴨 Smew
雁形目 > 鴨科 > 白秋沙鴨屬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Mergellus albellus
描述:體型小(40厘米)而優雅的黑白色鴨。繁殖期雄鳥體白,但眼罩、枕紋、上背、初
級飛羽及胸側的狹窄條紋為黑色。體側具灰色蠕蟲狀細紋。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上體灰
色,具兩道白色翼斑,下體白,眼周近黑,額、頂及枕部栗色。與普通秋沙鴨的區別在
于喉白色。
分布狀況:繁殖于內蒙古東北部的沼澤地區,冬季南遷時經過中國大部分地區。分布廣
泛但通常并不常見。
習性:棲于小池塘及河流,在樹洞中繁殖。
俗名:斑頭秋沙鴨
18、
這個是今天剛進的種,呵呵,很及時啊~下午五點左右,在團泊洼附近的獨流減河
里看到了它們。剛開始以為是昨天介紹過的鵲鴨,結果一看不對,它的胸部不是白色
的,而是深色的;而且只有兩脅的羽毛白色;腦袋后面有冠羽;我之前沒有見到過這東
西,可是腦子里神經質似的冒出一個詞“鳳頭潛鴨”。一翻圖鑒,果然!
鳳頭的東西很多,也是很容易吸引人們注意力的一類東西,如鳳頭,鳳頭麥
雞,鳳頭潛鴨等等。前面介紹過的秋沙鴨也有鳳頭。很有意思~
just enjoy it!
鳳頭潛鴨 Tufted Duck
雁形目 > 鴨科 > 潛鴨屬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ythya fuligula
描述:中等體型(42厘米)、矮扁結實的鴨。頭帶特長羽冠。雄鳥黑色,腹部及體側白。
雌鳥深褐,兩脅褐而羽冠短。飛行時二級飛羽呈白色帶狀。尾下羽偶為白色。雌鳥有淺
色臉頰斑。雛鳥似雌鳥但眼為褐色。頭形較白眼潛鴨頂部平而眉突出。
習性:常見于湖泊及深池塘,潛水找食。飛行迅速。
俗名:鳳頭鴨子 鳳頭澤鳧 澤鳧
19、
很感謝preferking的質疑。看來潛水里的人們當中還有大把的大俠在。我在這里擺弄斧頭,真的是不自量力了~要是還有錯漏之處,還望各位不吝指出!大家相互學習哈~~多謝多
謝~~~
如果按照家養、圈養和動物園鳥不能算是野鳥之列的說法,其實也很難駁倒我的黑天鵝。因為圓明園里的三只成年黑天鵝以及它們(三只中有兩只成功配對了)的兩代小寶寶的確不是上述三類之中的。大家有興趣可以翻一下去年(前年?)的新聞報道,圓明園來了三只黑天鵝絕對是
很有分量的新聞。
這三只黑天鵝不知是怎么來到圓明園的。到了之后竟然就定居了,而且冬季也不遷走,還成功的繁殖了兩窩后代(07年一窩,08年一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大家都知道,黑天鵝在我國是沒有分布的,只在Australia和新西蘭等南半球國家和地區才能看到他們的
身影。雖說近年
來國內可能引進了一些作為公園展覽或者觀賞,可是黑天鵝在國內自然定居并且繁殖后代,確實前所未有。
三只黑天鵝在圓明園的荷花池里定居下來以后,再也沒有離開的意思。他們冬季的時候
并不遷徙;繁殖期的時候視游人如無物。這很有意思。自從三只黑天鵝定居圓明園起,北京的自然之友、天下溪以及大學生綠色營組織了長期的定點守護和觀察,對黑天鵝進行保護和行為的記錄。
小可有幸參加了其中的幾次觀察和記錄,零距離的走進了黑天鵝一家的生活。圍繞黑天鵝發生了很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那是后話……
黑天鵝
雁形目-鴨科-天鵝屬
動物簡介: 大型游禽。體長80~120cm,體重6000~8000g。全身羽毛卷曲,主要呈黑灰
色或黑褐色,腹部為灰白色,飛羽為白色。嘴為紅色或橘紅色,靠近端部有一條白色橫
斑。虹膜為紅色或白色,跗跖和蹼為黑色。
分布范圍: 分布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
島嶼。) 澳大利亞珀斯又有黑天鵝的故鄉之稱,
黑天鵝分布于澳大利亞南部、塔斯馬尼亞島和新西蘭及其鄰近島嶼。棲息于海岸、海
灣、湖泊等水域。成對或結群活動。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小動物為食。
繁殖期為每年6~7月。營巢于水邊隱蔽處。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34~37天。
小結(一):
介紹每一種鳥的時候,盡量做到寫一下自己的觀鳥心得或對此鳥的認識,總結一些容易辨識的特征,并且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的簡要介紹;另外,主要從《中國鳥類圖庫》里選用各種鳥兒的“身份證”照片——最能體現它的特征和生境的圖片——來展現鳥的可愛和可觀。
到今天已經介紹了共19中鳥。包括雞形目的一種和雁形目的18種。現小結片刻:
雞形目的主要特征:人們通常雞形目中體形較大種的統稱為“雞”,體形較小的一些種
類稱為“鶉”。 雞類的體型與大小一般類似普通家雞。嘴形平直或稍曲,全被角質
,嘴基無蠟膜;兩翅短圓,不善遠飛,但尾羽常較發達;腿腳健壯,善奔走。雄鳥跗跖
一般有距。雞亞目有冢雉科 、鳳冠雉科、松雞科、雉科、珠雞科和吐綬雞科。麝雉亞目
有麝雉科。
雁形目的主要特征:常被稱為“鴨”或“雁”,包括了人們通常所說的鴨、潛鴨、天鵝
、各種雁類等鴨雁類(或雁鴨類)的鳥。本目的鳥都是游禽。本目鳥類頭較大,有的種
類具有明顯的冠羽,喙多為扁平形,尖端具有嘴甲,大多長頸。本目鳥類翅長而尖,適
于長途跋涉,初級飛羽10-11枚,次級飛羽缺第5枚,大多數種類的次級飛羽色彩艷麗,
具有搶眼的金屬光澤,被稱作翼鏡,大多數種類的尾巴很短,但也有個別種類具有異乎
尋常長的中央尾羽如針尾鴨,本目鳥類絨羽發達。 本目鳥類腳短,多著生于身體的中后
部,跗跖前側覆蓋網狀磷,三趾向前,有蹼或半蹼相連,一趾向后,較其它三趾為短。
本目鳥類多雄雌異色,部分種類如天鵝雄雌同形同色。
20、
如果你在樹林里經過,聽到一陣連續的沉悶的橋木頭的聲音“多多多多多多多——”,那準是啄木鳥無疑。這時候你肯定要循聲望去,想找到它的蹤跡;不過往往你要失望了,因為按照咱們的判斷,一般總是很難找到它們;啄木鳥的聲音采用了一種奇怪的演奏方法,讓你無法根據聲音來
定位。
大斑啄木鳥是咱們這邊最常見的啄木鳥之一(另一個明星啄木鳥就是“回頭率”了)。要是樹上的樹葉比較少,還是很容易看到的。它們很容易就是一對一對的活動,從一棵樹上飛到另一棵樹上,然后抓住樹干豎直立著,這里敲敲,那里聽聽,找尋蟲子的訊息。它們在樹干上移動的軌跡
很詭異,是繞著樹干螺旋上升或者下降的——這使我想起另外一種鳥——旋木雀。它們的叫聲不算好聽,下回你可以試一試。
大斑啄木鳥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形目 > 啄木鳥科 > 啄木鳥屬 PICIFORMES > Picidae > Dendrocopos major
描述:體型中等(24厘米)的常見型黑相間的啄木鳥。雄鳥枕部具狹窄紅色帶而雌鳥無。
兩性臀部均為紅色,但帶黑色縱紋的近白色胸部上無紅色或橙紅色,以此有別于相近的
赤胸啄木鳥及棕腹啄木鳥。
叫聲:鏨木聲響亮,并有刺耳尖叫聲。
分布狀況:在中國為分布最廣泛的啄木鳥。見于整個溫帶林區、農作區及城市園林。
習性:典型的本屬特性,鏨樹洞營巢,吃食昆蟲及樹皮下的蠐螬。
俗名:白花啄鴓 白花啄木鳥 赤 臭喯打木 叨木冠子 海南花啄木鳥 花喯打木 花啄
木 花啄木
21、
這個東西在版面上已經嘮叨了老半天了,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了
不過要親眼看到,卻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信的話,請見過的舉一下手~~~!!~~~呵呵,舉手的回帖吧~
關于回頭率,我還想補充的兩點是:
1、雄鳥的頭頂在繁殖期有猩紅色的一塊色斑,雌鳥沒有。另外,無論雄鳥雌鳥,當它們停
在樹上的時候,都能看到翅膀的邊緣有一狹長的羽帶,為黑白相間的斑紋。
2、很多啄木鳥都只在樹上覓食,絕對不會到地上來找吃的;可是回頭率有一個習性,就是
有時候也到地上找食。它們會很用心的在地上啄啊啄,然后挑食里頭的蟲子。很有意思。(呵呵,若干年后,它會不會演變成為地上的東西啊?)
另外,回頭率的體型在啄木鳥中算是比較大的了。好家伙,從你頭上飛過的時候,肯定很血管擴張~
灰頭綠啄木鳥 Grey-headed Woodpecker
形目 > 啄木鳥科 > 綠啄木鳥屬
PICIFORMES > Picidae > Picus canus
描述:中等體型(27厘米)的綠色啄木鳥。識別特征為下體全灰,頰及喉亦灰。雄鳥前頂
冠猩紅,眼先及狹窄頰紋黑色。枕及尾黑色。雌鳥頂冠灰色而無紅斑。嘴相對短而鈍。
諸多亞種大小及色彩各異。雌性sobrinus頭頂及枕黑色。
叫聲:似綠啄木鳥的朗聲大叫但聲較輕細,尾音稍緩。告警叫聲為焦慮不安的重復kya
聲。常有響亮快速、,持續至少1秒的鏨木聲。
分布狀況:并不常見,但廣泛分布于各類林地甚或城市園林。
習性:怯生謹慎。常活動于小片林地及林緣,亦見于大片林地。有時下至地面尋食螞
蟻。
俗名:海南綠啄木鳥 黑枕綠啄木鳥 黃喯打木 黃啄木 火老鴉 綠喯打木 綠啄木鳥 山啄
木 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