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螢火蟲,慢慢飛……,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讓螢火蟲給你一點光……”曾經一首《螢火蟲》感動了無數人,而這些黑暗中的天使也是許多人的童年伴侶。
在四川話里螢火蟲也被叫做“亮火蟲”。“小時候每到夏天,小伙伴們都會在田埂上捉到許多亮火蟲。我老漢兒還告訴我,他們那會兒沒有電燈,還會捉亮火蟲裝到玻璃瓶子當燈用。”四川郫縣安龍村的村民陳世兵說起螢火蟲,不無感慨,“可現在我們的娃娃連亮火蟲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咯!”
“螢火蟲雖小,卻能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問題。”WWF成都項目辦公室主任李葉介紹說:“螢火蟲對水質、空氣、植被等的要求極高,是一種非常敏感的環境指示物種。”
十多年前,螢火蟲在安龍村并不是一種罕見的昆蟲。但是隨著當地經濟發展,農村環境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威脅和挑戰:越來越多的使用農藥化肥,越來越多的生活污水排放,越來越多的自然河流被渠化、硬化,導致河流不再清澈,兩岸植被破壞,螢火蟲蹤影難覓。
在郫縣水務局、郫縣環保局和安德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WWF在安龍村的工作包括自然河流恢復,人工濕地建設,親水環境教育等內容。作為川西水網的典型縮影,安龍村的水系由毛細血管般的灌溉渠、村頭的人工湖構成,最后所有的水都匯入走馬河,繞村而過。秉承自然原則,WWF將和合作伙伴成都市河流研究會一起采取多種生態措施保護安龍村的河流,包括重建生物棲息地,恢復濕地植被,減少面源污染,改善水質等。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WWF多次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踏勘,最終確定了螢火蟲、青蛙、白鷺的棲息地的重建選址和實施方案。在隨后的幾個月中,WWF和合作伙伴將優化植被搭配,改善水文條件,重點進行上述三種物種棲息地的修復和重建工作,保護郫縣水源地當地物種,并為成都水源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示范。
今年3月,項目邀請華中農業大學專門研究螢火蟲的付新華教授到安龍村項目點進行實地培訓和考察。在跟村民的交流中,付教授講到:“螢火蟲棲息地恢復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僅讓村民在活動中提升環境保護意識,而且隨著當地環境質量的提升,螢火蟲的回歸只是個開始,更多的生物都會慢慢回來,點亮這片土地!”
小小的、閃光的螢火蟲點燃了安龍村河流保護的熱情,喚起了我們對河流保護的希望,也為更多的人、更多的機構,如政府、企業、公眾,投身于實實在在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提供了一片天地。 “螢火蟲,螢火蟲,慢慢飛……”希望當這首歌再唱起的時候,身邊飛舞的螢火蟲伴著潺潺的流水聲,陪伴我們入眠。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