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人工濕地建設運行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升人工濕地規范化建設運行水平。《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年底,全省力爭新建人工濕地139處,建設面積達到5.7萬畝,現有25處功能退化人工濕地完成修復改造,新增或修復河湖緩沖帶148千米,努力實現國控斷面所在河流上游“一河口一濕地”建設布局。
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簡稱人工濕地,是指“模擬自然濕地的結構和功能,人為將低污染水投配到由填料(含土壤)與水生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構成的獨特生態系統中,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協同作用使水質得以改善的工程。或利用河灘地、洼地和綠化用地等,通過優化集布水等強化措施改造的近自然系統,實現水質凈化功能提升和生態提質”。
《行動計劃》針對我省黃河流域、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沂沭河流域、小清河及海河流域、半島流域等6大流域自身特征,因地制宜提出差異化的人工濕地建設及修復改造任務。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負責人郭琦介紹,尤其在黃河流域,明確要以黃河水質穩定達標、有效控制總氮濃度為抓手,堅持“以支保干”,加快黃河主要支流入干流處人工濕地建設,2023年年底前,北大沙河、浪溪河、南大沙河、龍柳河、玉帶河、錦水河等6條河流全部實現“一河口一濕地”布局。在東營、濟寧、菏澤等市黃河寬灘敏感區域,利用現有坑塘或退養魚塘建設生態滯留塘,將農田退水通過溝渠就近導入、就地凈化,2023年年底前,力爭黃河灘區農田退水“零直排”,東營市實現稻田退水“零排放”。
當前,我省的人工濕地建設不同程度遇到了用地瓶頸,亟待多渠道、多方式拓展用地來源。《行動計劃》明確,將人工濕地建設與“污水零直排區”、現代水網、小流域治理、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現有工程有機銜接、統籌規劃,并根據人工濕地具體目標功效,結合飲用水保護、農業生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提出靈活解決方案,一并推進實施。依托“三區三線”劃定,將人工濕地用地納入正在編制的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在確保避讓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努力保障重點工程用地需求。
針對人工濕地運行管理長效機制不夠健全的問題,《行動計劃》重點就“運維”“成效”“資金”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根據《行動計劃》,我省鼓勵采用EOD、PPP等模式開展人工濕地建設運營或引入第三方專業團隊負責日常運行維護,由縣級以上行政部門監督工作成效,實現“建設-運行-監管”閉環管理。探索采取出售人工濕地處理后的再生水、將污水處理廠下游人工濕地視為廠區配套提標改造設施并支付處理費、因地制宜推進人工濕地與園林景觀建設相互融合以帶動周邊土地溢價增值、參與碳匯交易等方式,深度挖掘人工濕地經濟效益產出,反哺日常運維。
據了解,我省人工濕地建設始于2002年新薛河試點,成功后推廣至南四湖全流域,繼而逐步在各市落地應用。經過近20年努力,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處、河流入湖口等關鍵區域的人工濕地建設布局。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建成人工濕地258處,總面積26.93萬畝,總設計處理能力792.04萬噸/日,實際處理水量638.87萬噸/日,年運行維護經費投入約1.69億元。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