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濕地行”欄目組聚焦
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月11日至7月20日,中文國際頻道CCTV-4 “美麗中國·濕地行”攝制組編導劉定晟、攝像蘇本瓏等一行4人在前期踩點的基礎上,走進我國西部內陸干旱與半干旱地區最重要的濕地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取景拍攝,力求把西部內陸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黑河濕地展示給全世界人民。幾天來,攝制組克服高溫酷暑和風雨交加的惡劣天氣以及灘涂上蚊蟲叮咬所帶來的疾苦,先后深入甘州、臨澤、高臺等重點濕地區域以及黑河源頭——八一冰川等地進行現場采訪、取景、拍攝。7月11日,攝制組首先在張掖城市濕地博物館、張掖國家濕地公園進行拍攝,著重體現城北濕地的保護恢復情況以及濕地對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12日至13日,在臨澤鎖龍潭,劉定晟編導詳細采訪了當地治沙勞模趙興旺。攝制組圍繞鎖龍潭周圍環境的變遷、當地人民與風沙抗爭的經歷進行取景、拍攝,生動形象的反映當地人民與黑河濕地之間的密切聯系;14日至16日,攝制組在高臺天城湖、馬尾湖、大湖灣等人工濕地,采用空鏡拍攝黑河濕地以及濕地中生活的人的狀態;在拍攝鹽田濕地時,攝制組專題采訪了當地的鹽農——程發光,重點就濕地給予人類的饋贈、人類如何利用濕地維持生活和如何才能避免濕地消失三個方面進行了現場采訪;隨后在高臺戈壁,攝制組采用編導與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互動的方式,采用實驗模擬戈壁降雨過程及水分蒸發過程,形象生動的表現出戈壁環境的惡劣、濕地防治土地沙化的重要性;18日,攝制組來到黑河源頭——八一冰川,現場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寒旱所專門從事冰川凍土研究的井哲凡教授,反映了祁連山冰川的形成、冰川與黑河濕地之間的關系。通過幾天的實地走訪,訪談相關人物,攝制組詳細了解了多年來保護區周邊群眾保護濕地的艱辛歷程及與濕地相關的民俗風情和文化積淀,以及保護區干部職工和社區老百姓的工作生活,用鏡頭真實記錄了戈壁、沙漠、冰川、濕地的獨特魅力和人文生活。
行程結束時,劉定晟說,張掖黑河濕地是“美麗中國·濕地行”節目選擇拍攝的第一個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濕地,在荒漠戈壁包圍下的張掖,擁有如此大面積的濕地和水源地,她個人表示非常吃驚。她認為,在張掖這個地方,濕地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濕地對于生態環境的維護也非常重要,如果這片濕地不存在了,人們就沒辦法生活,這是在張掖黑河濕地拍攝專題片最想要表達的主題。
張掖黑河濕地地處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沖積扇形成的三角洲之上,是由河流、草本沼澤、高山草甸等天然濕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溝渠等人工濕地為主體構成的復合濕地生態系統,濕地類型多樣,原生態特征突出。這里既有“千里冰封、終年積雪”的北國風光,又有“田畦交錯、河渠縱橫”的江南景致;既是“農耕植茂、瓜果遍地”的魚米之鄉,又是“舉步踩塘、抬頭見葦”的天然濕地。正是黑河濕地的這種獨特性和重要性,吸引了中央電視臺來張掖拍攝制作節目。預計不久,廣大觀眾將通過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濕地行”節目一睹張掖黑河濕地的美麗風采。為了能使黑河濕地入圍該欄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濕地管理部門迅速行動,先后三次赴京匯報銜接,通過積極努力、多方爭取和大量的細致工作,最終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濕地行”欄目組才確定來張掖拍攝黑河濕地專題片。這是目前張掖黑河濕地在央視進行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綜合性對外宣傳活動。(李夢俊)
我也說兩句 |
![]()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關小學四四班謝亞楠 ![]()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關小學一年級四班謝金壽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