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共生,和美永續!
在麗江,玉龍雪山是一座寶庫,既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吸引著萬千游客,也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活著成千上萬種動植物。據統計,僅以“麗江”和“玉龍”命名的植物就有139種。
2.6萬公頃的保護區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腳下的小草、林中的動物、樹上的鳥兒打交道,跋山涉水走遍雪山的角角落落。有人在這里,一干就是25年。又是一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筆者走進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走進他們,玉龍雪山的守護者。
上午8點,陽光剛剛照拂雪山,萬物蘇醒,趁著微風,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普宣教科科長和榮華與同事們,開啟新一天的野生植物普查。
海拔3000多米的密林中,地面上是頂著黃色、紫色腦袋的小花兒,枝頭上的鳥叫聲,悅耳動聽。在樹林里尋覓的他們,沉浸在忙碌工作中,全然不被打攪。
普查工作普通平常,但需要細心。和榮華細致篩選著野生植物樣本,手中的鑷子精準避開蟲蛀葉片,將嫩葉輕輕撤下裝入袋中。再交給身邊同事進行干燥封裝、注明標記。
他們從事的工作是全省重大科研項目——滇西北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發掘利用的子項目。“選取的時候,一定要細致觀察葉片是否完整無缺,蟲蛀的葉片概不采納。此外,盡量選擇較為柔嫩的葉片,以便于提取植物分子材料。”和榮華說,項目自2022年開展以來,管護局已經累計在玉龍雪山上收集了600種、共計3000份的野生植物DNA樣本,成功保育了300種具有較高保護價值的野生植物,還采集并保存了200種野生植物的種子。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自1984年成立以來,一直以保護雪山生態資源為主要工作。近年來,管護局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學等科研單位緊密協作,開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發掘。其中,與云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聯合承接了玉龍雪山尾鳳蝶保育項目,通過對寄主馬兜鈴人工培育,創造尾鳳蝶的生存環境,讓瀕危珍稀動物尾鳳蝶在馬兜鈴葉子背面產卵、孵化。進而擴大種群繁育,提升雪山生物多樣性。
斑葉杓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丁茜(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獨蒜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黃花杓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離萼杓蘭(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麗江杓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西藏杓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日常工作中,管護局還通過巡山巡護、定點巡護、無人機巡護、電子遠程監控等手段對保護區進行全方位監管,在宣傳貫徹執行林業、保護區法律法規,調查監測野生動植物資源,林業行政處罰,生態資源保護等方面成效顯著。
“通過這些年的一些科研項目開展,局里面現有成員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科研基礎和能力。”管護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麗江加大了高層次人才引進,補充了一批年輕又有科研能力的后備力量,為玉龍雪山多樣性保護與開發利用,增添了力量。
玉龍雪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開發,具有樣本作用。
保護區既是景區,每天有成千上萬人流動,又有常住居民在雪山里面生產生活。通過多年探索發展,保護區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化傳承為基本功能,推動景區、居民區、保護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了自然保護與綠色發展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點噪鹛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亞洲黑熊
目前,在雪山上生長著云南紅豆杉、油麥吊云杉、玉龍蕨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生活著黃喉雉鶉、林麝、黑頸長尾雉、白點噪鹛、豹貓、黃喉貂、赤狐、赤麂、亞洲黑熊、白馬雞麗江亞種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管護局工作人員常年風吹日曬,行走在大山當中,他們幾乎爬遍了保護區每一座峰嶺,跨過每一道溝壑,去巡邏、去科普宣傳,去實地科研……
云南紅豆杉(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玉龍蕨(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和榮華供稿)
和榮華已在管護局工作了25年,對雪山里的植物動物都很熟悉,他拍攝到的雪山上動植物的照片,也很有特點。“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玉龍雪山生態保護的成果越來越顯著。”他坦言。
這份堅守當中也有熱愛。記得他講述,有一次為了尋找玉龍蕨,同事們翻山越嶺、不辭勞苦,就在他爬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時候,終于見到了玉龍蕨的身影,“就是它,我瞬間撲在地上認真比對,真是玉龍蕨。”和榮華說:“盡管每次出去巡山,身體十分疲憊,但看著相機和記錄,一天的疲憊也就沒了。”
呂啟林是管護局野生動物監測負責人。只要在辦公室坐班,他每天雷打不動要調取布控在雪山景區里的紅外相機的最新監測數據,鏡頭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血雉以種群現身,赤狐在林間輕盈躍動,白腹錦雞展開絢麗的尾羽……這些影像真實記錄著玉龍雪山的生態奇跡。
對他來說,最開心的莫過于動物種群的不斷擴大,“在牦牛坪景區里有四五十只的血雉在林間嬉戲打鬧,當時看到這些場景讓我們激動不已,這是保護區成立以來,首次發現種群如此密集的血雉。”他說,這些年來,保護區里的珍稀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逐年擴大,難覓蹤跡的珍稀野生動物離人類活動的區域也越來越近,“在云杉坪,離高山草甸只有四五百米的林區內,活動著二級保護動物獼猴、赤狐、白腹錦雞、白馬雞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麗江地處橫斷山區,是我國三大特有物種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而且許多物種具有重要的經濟和利用價值,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儲備和“生物物種基因庫”。
目前,全市建有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7個重要濕地等管理實體,通過多年大力整治和保護,全市森林面積達188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1.2%。全市記錄有高等植物4400多種、獸類112種、鳥類446種,滇金絲猴增加到300余只。
“近年來,保護區加大了管護力度,有效防止了盜獵和非法采集等行為。構建的“景區-管護局-社區”多層管理機制,通過加強社區宣傳教育,公眾保護意識得到了大幅提升。轄區內野生動物的種群也有了明顯增加。”呂啟林介紹,開展監測工作以來,完整、清晰地監測到了黃喉雉鶉、林麝、黑頸長尾雉、白點噪鹛、豹貓、黃喉貂、赤狐、赤麂、亞洲黑熊、白馬雞麗江亞種等30多種野生保護動物,包括4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環頸雉、紫嘯鶇西南亞種等多種國家“三有”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的完整影像資料,為完善保護區物種數據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似乎感覺很遙遠。其實,也很近!身邊的花草樹木、魚蟲鳥獸與我們共生在同一個生態圈層中。
良好生態環境,離不開和榮華、呂啟林等基層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我們,加入其中。
保護生物多樣性,構筑生態文明,就是在建設我們的未來與福祉。
來源:麗江讀本
作者:吳金鵬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