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消息,福建安南市水頭鎮有一農家果園,近日魚塘鵝的數量少了,主人查看監控發現是一條蟒蛇作祟。10月9日上午,發現蟒蛇又在偷吃鵝,于是報警求助。消防救援人員到場時,看到蟒蛇正在進食一只大鵝,鵝頭、鵝脖子已經被其吞入。他們找準時機果斷出擊,成功夾住蛇頭,將已經被吞掉一半的大鵝從蛇的嘴里慢慢地拉出來,上演了一場“蛇口奪食”。最后,大蟒蛇被放入編織袋,帶至無人區域放生。
果園主人報警求助,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這天經地義、無可厚非,而且敬畏蟒蛇沒有輕舉妄動;消防救援人員小心謹慎,安全俘獲蟒蛇后帶到無人區放生,保護科學、充分,這些都值得充分肯定。唯一感到惋惜的是,既然蟒蛇正在進食,鵝頭、脖子已經被吃進,就不要搞什么蛇口奪食了,等待其吃完也算飽餐后,再行處置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
所有的生物都在食物鏈上,不是被食就是吃食,尤其動物不能像植物一樣可以自我合成營養,而必須靠吃其他生物有機體養活自己,不是牧食就是捕食,草食動物要吃草,肉食動物要吃肉。除了人這個最可寶貴的類別不能被捕食外,十倍百倍的小草成就一倍的兔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都是平常事,更是生命大世界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這條蟒蛇來到農家果園偷吃大鵝,沒有別的壞心眼,只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當然主人養鵝不是為了給蟒蛇提供食物,完全有理由拒絕。不過消防隊員“蛇口奪食”時,鵝頭和脖子已被其吞噬,救下這只鵝估計活不了,蟒蛇也沒有吃成,呈現人和蛇雙方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似乎沒有多大意義。要說經濟損失,前面已經失去幾只鵝,從蛇口慢慢拉出這只死鵝也彌補不了。如果園主人因此而損失比較大承受不起,完全可以申請國家野生動物損害賠償。
鳥為食亡,保護野生動物,必須承認和尊重生物界形形色色的食物鏈關系。在野生動物世界,誰吃誰、怎么吃,目的、手段都是純粹的、正當的,和人一天不吃餓得慌一樣,哪怕冒險也必須為保障生命存活而戰,雖然看上去血腥,可也是客觀規律使然,人以自己好惡或憐憫之心,刻意阻斷鏈護著一方不讓吃,是毫無道理的。當然區別于野生動物,這條蟒蛇來到果園吃家養動物,盡管可能是野外食物不足驅使其前來或路過“搶劫”,也要盡可能避免,果園主人報警、消防救援人員將其移居無人區,體現了有經濟成本的家養動物不同于野生動物自生自滅的特點。
不過,所有動物千方百計吃飽肚子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是本能,也是天賦權益,否則都活不下去,就不會有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何來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和充盈的生態服務為人類造福。但現在社會上特別是保護界,似乎存在著愛屋及烏的濃厚情節,別說人居區域家養動物,在自然區域野生動物依其自古以來的食物鏈關系捕食,也常有拉偏架不讓吃的情況。
如某地在遠程監控中看到兩匹狼正在圍攻一大一小母子駱駝,母駝死死守護著幼駝,遂驅車150公里奔赴現場展開營救,不過小駝羔被狼撕咬傷勢嚴重已經不能站立,估計結局是想吃的沒有吃到,想救下的也沒有救下。還有的地方試圖不讓蟒蛇捕食坡鹿,也有人擔心雪豹會不會吃大熊貓等。
其實這些想法、做法都有些違反自然規律,也是多余的,更站在了生態文明的反面,很需要以生態學理論為統領,在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逐步予以糾正。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