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動態,你關注了嗎”簡單而醒目的標題以及明亮的色彩搭配吸引了居民。這里介紹的主要是關于南湖近年來的一些變動,把在網站上下載近幾年和南湖相關的新聞資料經整理、篩選、提煉成小段信息,展示給居民。
其主要內容有:
一、擱置三年的南湖水上公園開建。主要是關于南湖濕地公園的建設問題,在建的南湖水上生態公園原為南湖的一角,公園總用地面積約36萬平方米,由政府投資,園林部門建設。該公園將包括水上活動、體育健身和生態景觀區,并設計成武漢市唯一的軟質緩坡入水的湖岸線,還會保留現有的部分荷花,補植多種菖蒲、鳶尾、水蔥、茭白等水生植物,形成一種類似鄉村風格的濕地景觀。公園內設計一條2400米長的礫石環湖步道,該設計既有利于水土的滲透保持,也有益于動植物的生存和水體凈化。
但受資金及征地等原因的影響,擱淺了3年的南湖水上生態公園項目終于再次開工。附近居民對該生態公園的命運也十分關注。一些居民在網上發帖呼吁,要拯救南湖生態公園。如今,公園終于開建了,居民們感到非常高興。當我們在社區宣傳時,很多人只是聽說過有這樣一個公園,但沒有親自到過,我們建議他們去看看,這樣能夠親自體驗自然和了解濕地。這樣一條新聞不僅可以讓居民了解到振幅相關部門也很重視濕地的建設和保護,也讓他們知道濕地就在身邊,濕地這個概念就會滲透到他們的生活之中。
二、南湖出現大面積死魚。今年四月武昌南湖漁場出現大面積翻塘,湖面上有許多死魚,附近市民發現后紛紛來到湖邊打撈死魚。這次翻塘的水面在百畝以上,死魚上萬公斤。出現翻塘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水污染,南湖周邊高校、醫院、企事業單位及小區居民眾多,很多生活垃圾都被市民直接排入到南湖之中。在南湖邊上,還堆滿了大量垃圾。近幾年來,南湖漁場因湖水污染嚴重,每年一到春夏季節,就會發生翻塘死魚的現象。南湖水體面積接近800公頃,僅次于東湖。目前南湖的不少水域已被檢測為劣五類水質,呈現水體富營養化。
在宣傳時,說到死魚,居民紛紛無奈的搖頭。說近些年來每年南湖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說明居民已經初步了解到南湖污染的嚴重性,而通過我們對南湖出現該現象的分析,向他們說明是指污染是主要原因,進而介紹水質污染的類型以及我們日常生活對水質是怎樣造成污染的,最后聯系到日常行為,告訴他們使用無磷洗衣粉以及剩飯剩菜不要倒入下水道等一些可以不污染水質的行為。這樣逐漸引導居民,讓他們知道保護南湖,保護環境不是那么遙遠,其實在生活中的小事我們就可以做到。
三、南湖周邊的排污口已經被關閉。武昌南湖截污工程是武漢市“清水入湖”計劃的首個開工項目,25個排污口將全部關閉,關閉后,排污量將減少80%。
隨著大批企業落戶湖邊,污水直排入湖,水質開始惡化。特別是近幾年,大片居民區興建和高校擴張更是加速了南湖水質惡化,25個排污口每天排污總量高達14.5萬噸,南湖水質降為劣V類。
該新聞主要說明了政府對南湖問題越來越重視,并且采取了一些相關措施。向居民述說保護南湖不是只有我們,還有政府,而政府的工作也需要居民的認可,只有居民都積極響應參與了和振幅部門聯合起來共同保護治理南湖,這樣能大大提高居民的參與度。
四、"大東湖"生態水網擬與南湖連通,將建4公里連通隧洞。
在《武漢市“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總體方案》中,已有將“大東湖”水系與南湖連通的遠期設想。循環路線為:長江——青山港引水——東湖——南湖——南湖連通 港——巡 司河——青菱河——湯遜湖泵站——長江。通過大循環可改善“大東湖”水系及南湖的水質與生態環境。這條新聞主要介紹了治理南湖的一個方法,也告訴居民南湖水目前的流向以及其污染的影響之大。
這塊板的主要人群是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對于南湖濕地公園,很多人希望可以去看看,特別是之前一起介紹的南湖周邊常見植物和鳥類,一些家長希望領著孩子一起去。很多人表示支持“大東湖”工程,認為如果南湖和其他湖或者長江連通,水質會變好。對于南湖的翻塘現象居民認識到南湖污染的嚴重性,排污口的關閉已經有些晚了,但是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的污染。
設計這塊板的主要目的是讓居民了解政府對保護南湖采取的措施和南湖的現狀以及通過我們的介紹讓他們知道可以從生活的小細節中保護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