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看鳥有感
媒體:原創 作者:dchn
專業號:dchn
2010/3/4 11:18:10
2月26日,按照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的統一部署安排,都昌縣共分為六個工組開展環鄱陽湖越冬候鳥調查,湖南省林科院牛老師也應邀到都昌參加西湖工組的調杳工作。天公還算作美,這一天是多云天氣,湖區的可視度還行,在去的途中我一直在想,現在湖區還有多少候鳥,春節值班期間多次接到報告,湖區的鳥不是很多,有相多一部分已提前北飛了,可能是春節期間氣溫回升快,鄱陽湖水位上升至13米左右等原因有關。
9點鐘我們到達了鄱陽湖西湖濕地,風很大,身體感到陣陣涼意,連望遠鏡也有點晃動。但當我們看到候鳥們在湖區自在的覓食,心中說不出有多高興,有的在湖中的草洲上,有的在淺泥灘涂上,還有的在淺水中,種類有二十余種,數量有三千余只,最多的是鴻雁群,一群就有一千多只。我們沿著湖岸線走了四公里多路,湖邊濕地上的鳥沒有一只被驚飛的,牛老師看到這景象十分開心地說,在洞庭湖與鳥這么近距離接觸很少的事,每年東洞庭湖開展的觀鳥節都是遠距離觀鳥,而且觀鳥的范圍就是西湖濕地面積這么大,如果在這里開展觀鳥活動將會吸引更多人參加。事實上都昌鄱陽湖湖岸線有185公里,可以觀鳥濕地至少在十多處以上,西湖濕地候鳥數量最多的時間有二萬多只,這里是都昌觀鳥點的一個縮影,這塊濕地還未列入都昌候鳥保護區范圍,真正的保護區里的候鳥數量會更多。
鳥類是大自然的精靈,是美麗的化身,在人們不斷追求生態文化的今天,回歸自然的已成為一種新時尚。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就是立足于江西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鄱陽湖地區自然資源與人文歷史資源極為豐富,挖掘和整合生態資源,把生態觀念和生態文化融合起來,在發展中保護生態,在保護生態中加快發展。如何利用好鄱陽湖候鳥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業意義十分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