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生活著400只左右的野生丹頂鶴,占全世界現存數量的五分之一。本報記者 沈 慧攝
“為何片片白云/為她落淚/為何陣陣風兒/為她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這首歌吟唱的是“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20多年前,在扎龍濕地,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后來,為尋找一只飛失的白天鵝,徐秀娟不幸溺水身亡。
同樣是在這里,10多年前,一場大火延續了十幾日,將整個濕地的蘆葦連根燃燒,險些摧毀濕地的生態系統。
如今,這片曾經上演過“美麗”與“哀傷”的濕地現狀如何?近日記者跟隨中國氣象局的“綠鏡頭”活動走進扎龍濕地,一探究竟。
補水,幫濕地找回“生命力”
扎龍濕地,位于黑龍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占地面積21萬公頃。蒙古語中,“扎龍”意為飼養牛羊的圈。
雨后,驅車前往扎龍自然保護區,眼前的景色美得如同仙境:水里,蘆葦隨風搖曳;頭頂,飄蕩著大朵的云團;空中,丹頂鶴不時吟喔盤旋……
“濕地好不好,水鳥是一個關鍵因素。”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文峰告訴記者。統計顯示,保護區內現在生活著400只左右的野生丹頂鶴,占到全世界現存數量的五分之一;另有白枕鷗、蓑羽鶴、白鶴、白頭鶴、灰鶴等鳥類共計296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35種。
扎龍濕地能夠“活”了過來,離不開補水工程。長期以來,扎龍濕地靠烏裕爾河、雙陽河的間歇性泛濫補給水源。然而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濕地降水量與蒸發量一度“入不敷出”。2001年的一場大火更是給其致命一擊,直接影響到丹頂鶴等珍禽的棲息繁衍。
濕地也能發生火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水,當時扎龍濕地700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只剩130平方公里有水,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行車。”王文峰回憶道。
威脅不只來自火災。根據2003年的一份人民政協提案,由于濕地缺水嚴重,如若不及時補水約10億立方米,扎龍濕地在不久的將來有消失的危險。
如何破解濕地“干渴”困局,保護丹頂鶴的生存環境?補水是治本之策。據統計,2002年至2003年春季到初夏,黑龍江省向扎龍濕地補水4.2億立方米。
水,是濕地的血液,有了水,一切生命才有了生機。4.2億立方米的水,使扎龍濕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恢復,2003年濕地丹頂鶴種群比2001年擴大了近一倍。隨后這一長效補水機制正式確立,每年為扎龍平均補水2.5億立方米,目前已累計補水19.52億立方米。
超常付出換來喜人成果。目前扎龍自然保護區已基本告別干渴,生物多樣性在慢慢恢復。“扎龍濕地補水后,水環境大大改善,丹頂鶴等珍禽繁殖的種群數量、繁殖個體數量均有所增加,幼雛死亡現象減少。”扎龍管理局鶴類繁育中心副主任高忠燕說。
與此同時,濕地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的功能也更加突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氣象局總工程師孫砳石研究發現,近年來隨著扎龍濕地逐漸恢復,濕地周邊雷雨天氣增多,極端氣溫呈遞減趨勢,這表明濕地調節環境的能力在增強。
移民,恢復濕地“純生態”
人鳥爭食,一直是扎龍濕地繞不開的話題。
扎龍濕地是我國北方同緯度地區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開闊的濕地生態系統,同時也是許多跨國飛行鳥類的重要遷徙通道。由于歷史原因,濕地核心區內同時生活著5000多名以割葦草、打魚、種田為生的村民。
“人多了,鳥就害怕。現在是拖拉機種地,‘咣咣’響,動靜大;可不比以前牛和馬拉車耕地,一聲不吱!”15年前從核心區搬出來的扎龍村村民徐民占說。
不僅是動靜大。人多了,人鳥爭地、人鳥爭食的矛盾自然也愈加突出。王文峰告訴記者,50年來,核心區內人口增長了10倍,對濕地資源的依賴性不斷加大,丹頂鶴等珍禽的生存環境和食物來源逐漸受到威脅,“一些水鳥甚至因經不起人類侵擾棄巢而走”。
這一威脅在2005年又一次“集中爆發”。3月的一天,因核心區居民放火燒荒,距離保護區管理局30余里外的克欽湖突起大火。
盡管大火很快被撲滅,丹頂鶴成功躲過一劫,但人鳥矛盾已迫在眉睫。“地方就這么大,人和鳥再去爭的話,不像話。但故土難離,誰也不愿背井離鄉啊。”徐民占坦言。
問題的確棘手。一邊是繁殖地鳥類對人類活動強烈排斥,一邊是原住居民要生存,困局如何破解?“人退鳥進”是唯一解決方案。經政府部門測算,扎龍濕地核心區的生態搬遷計劃涉及齊齊哈爾市和大慶市13個自然屯1528戶居民,預計總投資1.63億元,其中中央投資9818萬元、地方配套資金6545萬元。
為了扎龍濕地的鳥,人們要舉家搬遷,看似代價大,但搬出來后發現是另一片天地。“以前濕地水美草肥,靠著它吃穿不愁,但近年來隨著人口增多再靠濕地吃飯越來越難。”徐民占說,搬出核心區后,交通方便了、信息通暢了,收入也增加了。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保護區內優先為外遷居民提供綠化、開電瓶車等工作崗位,每年收入二、三萬元,再加上割蘆葦純收入二、三萬元,手頭比以前寬綽多了!”
如今,在扎龍濕地,像徐民占一樣主動搬出核心區的村民越來越多。“過去村民常常撿鳥蛋吃,現在大家都知道要保護濕地保護鳥了。”徐民占說。
扎龍保護區科研監測中心主任逄世良給記者講了個故事。前些年,科研人員出去搞野生動物調查,看到一位農民抱著一只受傷的天鵝。一個有錢人說:“聽說天鵝肉味道不錯,我給2000塊錢,買了!”“不行,天鵝是受保護的,我要把它交回管理部門。”農民回答時一點不含糊。
記者了解到,目前生態搬遷項目已正式啟動,安置核心區居民的樓房已經進入征地階段,預計第一批核心區居民會在明年冬季搬遷出來。
我也說兩句 |
![]() 期待春春以后更多的精彩~~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