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有濕地水鳥12目32科271種。這些水鳥中,不乏身懷特異功能者,讓我們來瞧瞧吧!
◆潛水本領超群
棲息于沿海海灘、內陸淡水河湖沼澤地區的斑臉海番鴨,可以在水下潛行深達5至10米,有時甚至更深。
善游泳的黑水雞,能將整個身體潛藏于水下且鼻孔露出水面進行呼吸而潛行達10米以上。
鸕鶿發現魚時會立即潛入水中,最深可下潛19米,潛水時間最長可達70秒。
潛鳥科中的大型水禽紅喉潛鳥,體長54-69cm,體重可達2.5kg以上。它們能在水下快速游泳,追捕魚群,潛水持續時間可達60—90秒。個體較紅喉潛鳥大一些的黑喉潛鳥,能在水面飛奔追捕魚群,但覓食主要是通過潛水,一次潛水時間可長達90—120秒,潛水距離長達400多米。
栗樹鴨飛行能力弱,其速度亦不及其他鴨類快,但善游泳,且潛水能力甚強,一次潛水可達十幾分鐘,可稱得上水鳥中的潛水冠軍。
◆飛行本領出眾
以動物性食物為食的長尾鴨,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冬候鳥,每次潛水時間達30-50秒,其飛行速度平均每小時可達到80公里。
我國偶見的灰鹱,被譽為鳥類中的“遷徙之王”。根據安放在灰鹱身上跟蹤其活動的19個電子追蹤標簽的一次記錄顯示,它先是向北飛到白令海,接著向南飛往南極洲、然后向東飛往智利,最后向西飛往日本和新西蘭。在200天里遷徙6.4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飛行一圈半,有時一天的飛行里程可以達到997.8公里。
白額燕鷗的長距離遷徙也非常有規律,幾千年來周而復始,夏天,它們在海濱濕地周邊生兒育女、繁衍生息;秋風乍起,它們拖家攜口,越過重洋,遠赴萬里之外,世世代代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間來回往返。
斑尾塍鷸保持著鳥類不間斷飛行的世界紀錄。據報道,2007年9月,一只代號為"E7"的雌性斑尾塍鷸,在中途不降落不進食的情況下,斜跨太平洋,連續不停地從美國阿拉斯加一路飛往新西蘭, 8.2天時間內飛了11587公里。鳥類可以直接飛越太平洋,使不少生物學家跌破了眼鏡。
◆捕食本領高強
水雉主要棲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因其有細長的腳爪,能輕步行走于睡蓮、荷花、菱角、芡實等浮葉植物上,并在浮葉上挑挑揀揀地找食。這位活潑的"凌波仙子"亦能沿水面飛行捕食,亦能潛行于水底覓食。
鸕鶿采用扎進水里快速潛泳、用尖端帶鉤的嘴捕捉魚類。在海草叢生的水域追蹤獵物,它們主要用腳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水域,就腳蹼和翅膀并用,其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劃水;在能見度低的水里,鸕鶿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獵物,突然伸出脖子用尖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么靈活的獵物也很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鶿則借助敏銳的聽覺捕捉獵物。若遇到大魚,一只鸕鶿無力制伏時,它會一邊搏斗,一邊呼喚同伴前來,二三只協同作戰,有的啄頭,有的銜尾,把獵物連推帶銜弄到船邊,以使漁民立即用網捕捉。
全世界總數尚不足1600對的白腹軍艦鳥,在我國僅偶見于廣東沿海島嶼一帶,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腹軍艦鳥有一對長而尖的翅膀,極善飛翔,能在高空翻轉盤旋,也能飛速地直線俯沖。但由于羽毛沒有油,沾水就會淹死,因此它們親自動手捕捉的僅僅是一些漂在水面上的水母、軟體動物甲殼類和一些小魚及死魚,很難吃到水下的大魚。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白腹軍艦鳥憑著高超的飛行技能,依靠掠奪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來彌補自己取食能力的缺陷。軍艦鳥的名字,就是從它們的掠奪習性而來的,人們貶稱它為“強盜鳥”。它們常常突然發起空襲,兇猛地沖向目標,使被攻擊者嚇得驚慌失措,丟下口中的魚倉惶而逃。“強盜鳥”便趁機立即急速俯沖,凌空叼住正在下落的魚,并馬上吞吃下去。
棲息于潮濕稠密林地的黃胸鷸,能聰明地用腳敲打泥土把蚯蚓引誘到地表,然後用長而敏感的喙,像鑷子一樣將蚯蚓拖出,然后吃掉。
體型既矮又胖,看起來十分滑稽的翻石鷸,它們的嘴很短而且微微上翹,很不適合在土中尋找食物。經過長期進化,它們養成了一種最常用的覓食習慣:平時在潮間帶、河口沼澤或是礁石海岸等濕地中,它們不斷用嘴翻開石塊或貝殼,尋找藏身其下的沙蠶、螃蟹等小動物充饑。它們逐一翻轉石塊的模樣非常有趣,仿佛是警察正仔細地搜尋著隱藏在石頭背后的蛛絲馬跡。
◆防御能力驚人
遺鷗的群體防御能力很強,在孵化后期和育雛期間,如有人、畜或其他天敵進入巢區時,成千上萬只遺鷗會傾巢而出,在巢區上空或大聲驚叫或狂飛亂舞,有的不顧一切地向下俯沖,有的居高臨下排泄糞便對付入侵者。棕頭鷗也是如此,在產卵孵化、育雛期,有敵意的對手接近巢區,大批棕頭鷗會集體在低空盤旋,俯沖、嘶叫或排糞,直到入侵者逃離巢區為止。
紅腳鰹鳥在孵卵期間如果遇到干擾,親鳥就會迅速起飛,向來犯者猛沖過去,同時將糞便象雨點一般向來敵噴射出去。它們常常成群結隊地去海上覓食,有時會在正常返回的飛行途中突然“急剎車”,剎那間回到自己的巢中,這是它們為了迷惑和躲避隨時會襲擊它們的“強盜鳥”——軍艦鳥的一種本領。
短尾信天翁的幼鳥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們體內未消化的油脂和殘存物,冷卻后會形成大量粉紅色的、由甘油三酯和脂類組成的、像鯨蠟一樣的“胃油”,集中在胃上皮細胞的外面。每當遇到危險時,它們就會將這種“胃油”當作子彈噴射出去,趕走天敵。
棲息于水生植物豐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澤等水域中的綠頭鴨,具有控制大腦部分保持睡眠、部分保持清醒狀態的本領,這是美國生物學家發現鳥類可對睡眠狀態進行控制的首例證據。研究報告認為,綠頭鴨在睡眠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以幫助它們在危險的環境中發現偷襲的敵人。
毛腿魚鸮能擺出一種可怕的姿態,稱為恐嚇炫耀。遇到對手時,它先將頭部和頸部的羽毛豎起,然后頭部猛向前伸,部分或全部地張開雙翅,同時不斷地發出刺耳的叫聲,對手常常會感到非常恐懼而逃之夭夭。
還有一些濕地水鳥的特殊本領也令人贊嘆不已:
俗稱“水葫蘆”的小,幼鳥生長速度奇快,從4、5月份出生到年底,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幼鳥的身型就長得和它們的父母相差無幾了,一般人已無法分清哪個是幼鳥哪個是成鳥了。
夜鷺,其眼睛具備大量視桿細胞,因此具有夜視能力,所以它們通常于黃昏后從棲息地三三兩兩地出來,在水邊淺水處捕食高靈活性的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也有單獨佇立在水中樹樁或樹枝上,眼睛緊緊地凝視水中尋覓獵物。清晨太陽出來以前,則陸續回憩息處養神。
普通翠鳥扎入水中后,仍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它的眼睛進入水中后,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這種功能大大提高了它們在水中捕食的效率。
長距離遷徙鳥類紅腹濱鷸,可以根據自己遷徙的路線改變它們的外表。鳥類學家發現,紅腹濱鷸被捕獲并被放置在比較冷的環境中,此時它們的肌肉和器官就會萎縮以減少熱量散失。這種能力還會傳遞給后代。
海鷗不僅是“海港清潔工”,還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預報員”。因為海鷗的骨骼是空心管狀的,沒有骨髓而充滿空氣,很像氣壓表,能及時地預知天氣變化;其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個個小型氣壓表,能靈敏地感覺氣壓的變化。
在葦塘及沼澤地區內活動的食蟲鳥類濕地葦鶯,天生一副好嗓子,常佇立于蘆葦頂端不停地鳴叫,婉轉動人。它們是最擅長效鳴的鳥,能模仿60多種鳥鳴,因此受到不少養鳥人青睞。
濕地水鳥中也有不少擬態現象,小葦鳽可算是最為出色的。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小葦鳽的行動變得極為謹慎小心,白天多隱蔽在蘆葦叢和其他茂密的植物叢中,黃昏和晚上出來活動。當它們感覺到有危險時,常常向上伸直頭頸,長時間一動不動的站在原地,如不仔細觀察,人們還以為是一株枯草或一根樹枝,只有走到它的跟前,它才“撲”地一聲展翅飛走。棲于河流及海邊沙灘礫石灌木叢中的大石鸻,體色與亂石酷似,很難被敵人發現。普通燕鸻由于體色和周圍環境很相似,它們休息時站立在土堆或沙灘上,一般不易被對方察覺。生活于潮濕稠密林地的黃胸鷸,是會令人吃一驚的獵禽,淡黃褐色有斑紋的羽衣與環境一致,常蹲伏在枯葉中一動不動等待獵物,直到幾乎被人踩上時才會突然迅速飛走。
來源:中國濕地博物館 作者:應炳垚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