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是平淡亦稱奇
——記吉林省通榆縣烏蘭花鎮詩詞聯誼會會長孟慶常
一個人活著,只有不斷的追求,不斷的奮斗,為這個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才無愧人生……
——摘自主人公手記
打開孟會長的人生履歷,令筆者由衷欽佩。孟慶常出生在農村,當過教師,在靈魂工程師這個崗位上,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一干就是21個春秋,他一步一個腳印,從最低層的烏蘭花西木小學分校教員到烏蘭花西木分校校長,期間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只有他自己最清楚。1985年,鑒于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被調到通榆縣公安局工作,先后任新興鄉、蘇公坨鄉、烏蘭花鄉派出所所長。這期間,錘煉了他不畏艱難、驍勇善戰的品格。2001年預退回家,開辦了法律咨詢處,伸張正義、主持公道,成為當地德高望重的百姓代言人。2006年3月,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又奉獻余熱,積極籌辦烏蘭花詩詞書畫聯誼會。從此,我結識了這位令人尊敬的孟老師。
文化娛樂的“老會長”
時間定格在2006年3月26日,吉林省通榆縣詩詞書畫協會烏蘭花聯誼會正式揭牌慶典。我受聯誼會副秘書長李洪峰的邀請,和通榆縣的文壇朋友及電視臺記者幾十人一行驅車來到烏蘭花。我是一個外鄉人,在通榆居住十余年,結識了很多文學道上的朋友,這里的文化底蘊非常濃厚,我在這個圈子里尚屬一個雛兒,就連“烏蘭花”一詞是什么意思,怎樣由來都一無所知,特別是孟慶常的名字經常聽到縣詩詞書畫協會會長蓋老談起,他的書法堪稱關東一絕。這次聯誼之旅,我才結識這個未謀面的老大哥,從他的口里知道蒙語的“烏蘭”譯成漢語“紅色”,烏蘭花即紅花。回來后,寫了一篇“烏蘭聯誼綻紅花”的報導。這次聯誼會,轟動了整個白城市,白城市書畫研究會常務副主席常延年、副主席段序學、劉鳳岐等人專程趕來。縣政協副主席蔡大剛、老年體協主席吳勤、詩詞書畫協會會長蓋云亭、文化體育局局長宋鳳臣及文聯各路精英150余人參加了聯誼會。聯誼會上,群雄揮毫潑墨現場祝興,互相饋贈。期間一位六旬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他鋪平軒紙,雙手擎起抓筆,沾足瀚墨,同時落筆,一氣呵成“百鳥朝鳳”的兩行行書大字。這兩行字如同一個模子印出,但有所不同的是,右手正書,左手反書,博得與會人員的陣陣掌聲。從落款上,我才知道,原來這位老先生就是鶴鄉赫赫有名的孟慶常,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會后,賓朋散去,我懷著由衷的敬意,進行了一次專訪。
我迫不及待地問:“孟會長,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率先開辦詩詞書畫聯誼會的?”他笑了笑,剛要回答,手機也響了起來,他站起來,彬彬有禮地說:“不好意思,我先接個電話。”從對話中,我聽到什么白剌、青海、哈爾濱一類的話,我知道他的事情多,時間很緊張。接完電話,他說:“是縣退休的環保局局長孫國軍打來的電話,我們這幾天要出去考察一個項目——白剌果,這是一個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好項目。”我的眼睛一亮,把這句話記在心里。他接著說:“話扯遠了,我還沒回答你的問題呢!開辦詩詞書畫聯誼會,真正的目的就是占領農村文化陣地。我從小生在農村,工作后也都在基層工作,對農村非常了解,特別我是設立法律咨詢處后,接待了很多家庭瑣事。這些家庭瑣事可以說都是由于農民文化程度低、文化生活蕭條上引發的。農閑時不分男女混在一起,搓麻將、打撲克、填大坑、騙三張;還有很多人信奉迷信、信奉教會,特別是近幾年各種教會大有泛濫之勢,導致一些婦女們無遐顧及小家,即使農忙時節也東家走西家竄,人心瘓散,達到癡迷的程度。這些賭博風、迷信風愈演愈烈,導致很多夫妻關系緊張,家庭瀕臨解散。基于此,我才想到開辦詩詞書畫聯誼會,這里能解放他們的思想,破除不良的嗜好,陶冶他們的情操。”
從孟會長的骨子里,我看到他“樂為文明譜頌歌,甘灑汗水寫春秋”的崇高思想。他的故事耐人尋味,使我更加欽佩,我便進入第二個環節,踏進了孟大哥的法律咨詢處辦公室——
百姓心里的“代言人”
權力只能給人以威信,不能給人以智慧,只有把知識運用到公正中才顯得更加完美,這樣的人才稱得上至高無尚。
這是一個占地僅有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間,很有文化氛圍,墻上掛著一幅他親手撰寫的“民心最珍貴,能為大家做點事,是緣分!”的珍跡。還有幾張制度板。其中有一張印有:“為人們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咨詢服務。決不辜負當地政府和村民百姓的信任、重托、厚愛、期望和要求,要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伸張正義、抑惡扶善和維護社會公平與公正為已任。做到:準確解答咨詢、不以個人好惡辨是非;正確解答咨詢,不憑個人感情分好惡;依法解答咨詢,不毫無根據的下結論,更不違背法律和政策亂出主意。要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幫他們之所需,當好當地政府和百姓的知心人和貼心人。”這話說得多好啊!
孟慶常,思維判斷能力強,政治洞察力敏銳,很有自己獨道的見解。他為人和善,可以說上不敬官,下不欺民,在當地很有威望。在文化大革命“火紅”的年代,由于他年輕氣盛,敢于說實話,看不慣“造反派、紅衛兵橫掃一切”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在“大鳴”、“大放”、“大辯論”中,發表自己的高談闊論,曾遭到無情的打擊,受到無端的大批判。在那驚濤駭浪勢不可擋的激流中,對于孟慶常而言,當時的處境無疑是處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但他的心里就是不服,仗義直言的火種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里。
如今,人們都知道,在農村有一個最普遍的現象,就是繁雜瑣事特別多,什么事都找政府,上訪上告或越級上訪上告時有發生。這無疑給當地政府的工作加大了壓力和阻力,很難正常開展工作。然而,對于一些不合理的土政策,有些老百姓們明知胳膊擰不過大腿,有苦難言,有理擺不出,有話說不上,處在干著急沒辦法的境地。孟慶常看在眼里,決心上為政府分憂,下為鄉親解難。于是,在2001年開辦了法律咨詢處。
孟慶常辦事公道,如果百姓有理,他不會畏懼一切困難和阻力,為百姓仗義直言。即使百姓沒錢他也照樣接待,為那些沒錢而打不起官司的百姓免除一切費用不說,自己搭錢也要把官司打贏。因此他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不但如此,他對當地政府又極其負責,若是當地政府辦不了的事,他靠人格的力量也能擺平。
在他剛掛起法律咨詢處不久,烏蘭花鎮××村海選將要如期進行,當地政府卻接到一封匿名舉報信,說××村劉××私藏槍支,有非法打圍的劣跡,讓當地政府取消劉××海選的資格。所謂海選,就是真正的民主選舉,它的選票與過去大不一樣,只有空格和填寫說明,沒有候選人姓名。海選,很有代表性,它能襯托出一個人的口碑和責任度,群眾選的都是肯為他們辦實事的。做為一名選上來的村干部,不光要對人熱情,還要有主見、膽識和魄力,更重要的深得民心,讓百姓心服口服。當地政府接到舉報后,將劉××拘留起來,并做出取消劉××海選資格的決定。這一決定在當地引起強烈的反響,××村村民啟動70余臺四輪車,組成100余人群體上訪,打著“還我民主”、“要我權力”的橫幅標語,集結在鎮政府,導致政府和百姓利害沖突,僵持不下。孟慶常聽說后,面對沒有法律觀念且粗魯蠻干、紅了眼的村民們,冒著生命危險趕卦現場。他說:“你們聚眾前來根本與事無補,只能把事態擴大,如果你們相信我、相信法律,請先回去,咱們中國是法治國家,無論走到哪里,都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當地政府也會認真詢問和了解這件事情的真相的。這件事包在我身上,以后你們盡管找我,我會給你們作出解釋、說明或建議的。”就這樣,他把事態平息下來,制止了這場風波。事情往往是這樣的,企事業也好,政府也罷,當遇到最棘手的難題而無法解決時,卻偏偏會出現一個人輕而易舉地化解掉,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人格的力量!
自2001年掛起了“法律咨詢處”的牌子。截至目前,孟慶常已累計接待法律咨詢358件,免費為群眾提供法律信息500余條,解決法律問題294件。
大漠披綠的“老愚公”
其實,世上本沒有路,所謂的路是人們走出來的。孟慶常決定自己再走出一條路來。
6月25日,我再一次來到烏蘭花,走近了孟大哥,和他聊起了上次所談及的環保經濟林——白刺果。
通榆幅員面積8496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然而卻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人們看去是沒有利用價值的。通榆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的原因就是黃沙瀚海,漠野蒼茫。千百年來,人們始終遭受風沙的肆虐與摧殘,面對十年九旱、寸草不生、滿目蒼涼、鹽堿斑駁的土地,人們只能發出無奈的嘆息。去年內蒙古臺播出“萬里大造林”的全國典型人物陳相貴時,有多少人曾震憾過,要讓荒漠變成綠洲。如今,治理土地鹽堿化和沙漠化的理想樹種白剌的出現,無疑是給孟慶常注入了一支興奮劑,讓他看到了希望,他要在通榆成為開拓荒涼沙丘的先行者,更要成為大漠泛綠的“老愚公”。
提到白剌,孟大哥異常興奮,拉起我的手說:“走,到我的白剌培植基地看看”。孟大哥親自駕駛著轎車,在鄉間的土路上顛跛著,約摸半個多小時,來到了離他家幾十里外的荒郊野外。望著這白茫茫沒有邊際的沙丘鹽堿地,我憂心忡忡,這寸草不生的堿巴拉,能育出白剌經濟林來,不會是天方夜潭吧?孟大哥看出我的心思,笑了笑,拍了我的肩頭說:“不相信大哥的能力,還是不相信大哥的眼光”。他接著說:“開始我也不相信,后來在網上,看到白剌具有極強的耐鹽堿性和耐干旱性,PH值12以下都能正常生長,并且很茂盛,被人們稱為‘沙漠之王’、‘沙漠櫻桃’。它的適應性非常強,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營養和藥用價值,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的樹種。這個樹種比較稀少,分布在青海塔里木盆地、內蒙的磴門等地。目前全國剛剛立項、成型加工白剌果的基地只有青海力科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和哈爾濱天龍元工貿有限公司,白剌果市場供需非常緊缺,無法形成規模,亟待大批貨源。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網上的東西不可強信,也不可不信,于是我和孫局長來到青海、內蒙、哈爾濱等,開始考察‘沙漠之王’白剌建設基地和加工基地。在青海得知:白刺果,俗稱沙櫻桃、酸胖、紅珍珠。沙生植物。白刺果晶瑩剔透,紅的像珍珠,紫的似瑪瑙,當地人們親切地稱之為‘沙漠紅珍珠’。回來后,我多次跑省、市申請立項,開發栽植白剌。”
孟大哥給我算一筆帳,白剌是多年生植物,盛果期70年,三年后結果。每株產果25公斤,每公斤1元錢,每株產果價值25元,每公頃3000株,那么每公頃可獲利7.5萬元。如果全縣的20多萬公頃鹽堿地全部種植白剌,那么,僅此一項每年白剌果收入將達到100多億元,那么,通榆的明天還會貧窮嗎?
今年,他引進了西伯利亞白剌樹種,插條10萬株,占地30多公頃,主要搞試驗,如果成功,他將開發500—1000公頃,來吸引更多的人來從事栽種白刺的美好前景的事業。
我半開玩笑地說:“你的帳算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冒著風險投資,假如白剌不結果,你的汗水不是付之東流了嗎?”
孟慶常激動地說:“退一萬步講,假如白剌真的不結果,可我還是很高興,因為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如今我已年過60了,都言人難活百歲,偏懷千年憂。假設有一天我老了,但我插播的白剌仍固守在通榆這片廣袤的大地上,這些白剌就是我的生命的延續,我用的余生能換取一片綠洲,夫復何求?”
于是,他詩性大發,他信口拈來[一剪梅]詞《 詠白刺》
瀚海昨夜肆虐風,沙礫彌空,戶戶貧窮;
白刺明日聳云峰,綠野仙蹤,家家富翁。
我聽后,非常欽佩常大哥的才華,略沉吟,回和一首:
漫山白剌絕境生,一朝栽種,七旬效應;
遍野瓊果寄幽情,春伴蔥蘢,秋伴殷紅。
好,這詞填的好,海學,三年后,我要親自用車接你,一定讓你看到“秋伴殷紅”的白剌果。于是,我們倆都開懷地笑了,這笑聲在曠野荒郊久久地回蕩……
悠悠往事,不堪回首。孟會長的經歷,可以寫一部書,每一個成長過程都是一個難以忘懷的故事。在他的身上,我感悟到:一個人無論是體魄的力量、權力的力量、真理的力量、知識的力量、金錢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都不算什么,但往往高于這些力量的,則是孟大哥那種人格的力量。一件件小事看似很平常,就是這些很平常小事里,卻蘊藏著大作為,真可謂:縱是平淡亦稱奇!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