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劉總:
您好!
我們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綠源”環保協會2009濕地使者,2009年7月24日,我們所有的成員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在西洞庭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景點楊幺水寨進行了一次廣泛的調查。西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特點是“水漲為湖,水落為洲”。這里物產豐富,濕地自然風光優美,處處是景,景景成詩,是游山玩水、開展生態旅游的最好去處。,總面積為3.568萬公頃,濕地面積為2.696萬公頃,核心景區目平湖僅0.7萬公頃。它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為此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到此處游玩,特別是江浙一帶的人。我們調查了80名游客,大部分是跟團來旅游的,還有少部分是自助游的形式。游客向我們放映了在游玩過程中的許多事情,具體反映在下面幾點:
第一,旅游風景點的問題。1)萬畝青紗帳,黑楊基地,楊幺水寨等獨特的風景點相隔太遠,幾乎都成為孤立的景點。2)青紗帳的萬畝蘆葦甚是浩蕩,但是那里的亭臺樓閣太單調,游客只能夠站在那里看看碧綠的一片,卻沒有太大的感慨。3)歐美的黑楊是很寧靜,但是游客并不能夠進入其中去感悟那一片空無的自然情懷,在調查中,有10.8%的游客對這里的環境評價不高。
第二,旅游基礎設施的問題。調查中有92.1%的人認為設施太一般了。1)景點中沒有購物場所,游客不能夠購買紀念品。2)旅游景點中對旅游景點的特色文化的講解牌太少了,51.4%的游客認為這里的特色文化景點太難找到了。“即使去了,所取得的景點講解也太不過深度”,很多游客都是這樣說道。
第三,游船的問題。1)游客說生態旅游就不應該破壞環境,但是游船的柴油機讓人難以忍受,噪音太大,污染太重。一浙江過來的游客說道:“我覺得旅游公司應該換掉柴油機,換上安全、噪音小的電動機,這樣,我們在旅途中會更加的開心一點!”2)另外還有部分的游客說,游船速度太慢,在湖中帶的時間太長。3)另外89.5%的游客反映根本不能夠劃船,沒有趣味。4)此外游船的容積也太小,承載量不大。
第四,旅游公司的問題。據調查,52.6%的人都是隨團來旅游的,但是他們幾乎都對導游員的評價不高。1)他們都說,導游講解力度不高,不詳細,不能很好的活躍團隊氣氛。2)對當地的生態旅游的概念介紹也太少,幾乎沒有。
為此我們從生態旅游的角度出發,想想旅游公司提點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關于景點。
1)可以在碼頭多增設一些生態特色旅游,比如帶有特色的座椅,亭臺。
2)在主要的景點多添加一些標志性建筑物,提醒游客到達的地點。
3)在現有的景點中添加與之相關的小景點,比如觀鳥的樓臺,增加景點的密集度,形成規模效應。
4)在湖中開發一些小假山等,形成山水有機組和,提高旅游的質量。
5)另外,在歐美黒楊地帶,可增設竹筏,游客可深入其中,體現“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6)景點要將加強聯系,在每個景點都設置總的路線,游客可隨時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下一個位置。
第二,關于基礎設施。
1)多設垃圾桶,這是每一位游客的呼喚。
2)在必經景點處設立路線牌,畢竟大多數游客還是不知道位置,這也是人性化的體現。
3)另外可設立購物中心,強烈建議商品中有有機水果,周圍多設立護欄等必要的護救措施。
4)發放旅游帽,旅游紀念品,在上面刻有生態旅游的的相關知識,比如應有西洞庭湖的國家級保護鳥類等。
5)餐飲部也應該提高自己員工的服務質量,增加服務的人數,不要讓游客在就餐時等候太久。
6)此外,游客也反應要提高餐飲服務的性價比,這樣大家吃得也開心。
第三,關于游船。
1)要改進游船的質量,以電動機帶動柴油機。
2)提高游船的速度,滿足游客的新鮮感,要有非一般的感覺。
3)擴大船身的容積,讓更多的游客來體驗這樣的生態旅游。
第四,關于導游員。
1)旅游公司應提供知識面廣的導游員,作為生態旅游不僅僅要了解景點的知識,更加重要的要熟知各種動物、植物的知識,比如植物的一些作用,能否作為藥材等等;動物的習性,向游客進行趣味介紹。
2)導游人員也要講濕地公園的濕地文化宣揚出來,這樣游客不僅到達游玩消遣的目的,也受到了一次環保教育的熏陶。我們濕地公園的生態理念也會被發揚光大,環保觀念也會深入人心。
我們懷著宣傳環保理念,提高濕地保護意識的赤誠之心;以可持續發展為方式,最終達到經濟、環境共贏的目的。只是希望旅游公司能夠在問題存在的情況下,能夠采納部分的建議,這樣生態旅游也會發揮其基本的效益。擴大當地生態農業的生產經營范圍,提高有機農場品的附加值,更好地旅游者提供了觀賞、品嘗、購買、習作、娛樂、療養、度假等系列服務,可獲得高額經濟收入。同時還可以開發西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的特色旅游景點。這不僅是發達地區,甚至全國各地都會有旅游者前來進行科技信息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有利于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同時也有助于培育和開拓市場,提高濕地公園的知名度。客流量增大,不僅可以帶動楊幺水寨餐飲業、湖面運輸業,而且可以帶動各個景點的旅游紀念品加工業的發展。旅游者通過參與農業生產項目,體驗農夫生活,既獲得了生活樂趣又學習了農業的知識,健全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傳播農業科技知識方面,生態旅游農業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生態農業避免由于過分施用化肥、農藥所帶來的生態破壞,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其環境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綠源”環保協會
2009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