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活動總結
這次濕地使者行動,我們共制作了兩份調查問卷。一份是關于“有機農業”的,另外一份是關于“生態旅游”的。這兩份問卷在桃花島的湘村公司有機農場和巖汪湖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分別作了調查。
有機農場的問卷調查時在下午2點時進行的,調查方式是入戶,調查對象是當地村民。由于當時天熱,下午2點多大多數村民都在午休,且由于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島上多為老人和小孩,老人又多在島上的有機農場里工作,他們下午3點鐘就開始上班了,所以我們在做問卷調查時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找不到人。
我們遇到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接受調查的人對于有機農業不甚了解,甚至有的是不懂裝懂,導致調查不能順利完成。
在桃花島上多是采取一問一答的調查方式,由于我們調查的對象多是中老年人,而問卷上又經常出現一些專業名詞,當地村民大多聽不懂,這阻礙了調查的進行。而在濕地公園采取的是直接讓對方填寫的方法進行調查,而這又缺少了和對方的有效交流。
基于以上出現的情況,我們作出了如下的總結與建議:
第一、在做問卷調查時應明確自己的調查目的:
這樣當調查不順利時才不至于因心氣急躁而迷失方向,且這樣做有利于更好的把你的宣傳信息傳遞給對方;
第二、要充分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
如當地人的作息時間、人員流動等,才不至于找不到人或找不到你所要的調查對象;
第三、要明確調查對象:
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背景、不同年齡的人對同一份調查問卷會有差異較大的答案,可以自己初步做個判斷,看什么樣的人會給你什么樣的結果,然后再去找人。就像在桃花島上做問卷調查時我們專找四、五十歲的人男性,因為這些人大都在島上的有機農場里工作。要是我們去找些很老大人或小孩子,那可能就得不到什么有用的答案了;
第四、自己要對調查問卷的內容充分理解
你要知道你在問什么,你才能從別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再者,要懂得把問卷上的語言通俗化、本地話,把那些生僻的專業名詞轉換成通俗易懂的語言,也就是說同樣的問題采取不同的形式去提問,使接受調查的人能快速、充分的理解你的意思;
第五、宣傳和調查要同時進行
其實做問卷調查和入戶訪談等都是進行宣傳的一種方式,當你所調查的人不是你要找的調查對象或不懂你要調查的內容時,不要就簡單的放棄去找另外的人,而是應向對方做一定的宣傳,把你的理念宣傳給他。畢竟我們的愿望是希望能將環保的意識更大范圍的傳播出去,使其深入人心;
第六、給問卷調查增加點附加值:
如在做調查時,可附贈些有關于環保主題的小禮品給接受調查的人,這樣有利與拉近雙方的關系,促進環保理念的宣傳,更能使環保的意識長久的留在人們心中(就好比睹物思人一樣)。再者,我們不應為做調查而調查。其實調查的目的也就是要了解情況,所以不應過分的強化自己的身份,而更應入鄉隨俗的與當地人對等的交流,拉拉家常,這樣做或許能得到許多你所意料不到的信息。
以上是我們在進行調查活動時得總結體會,我們希望在總結中能使自己得到成長,使以后環保活動更好進行。